每日更新

神话与历史交织在一起 | “古代神话”对话回顾 – 新京报

中国古代神话由于神话历史化而变得支离破碎、杂乱无章。近日,出版了《古代历史神话》,旨在探讨和还原夏人的祖先鲧、虞、商人的祖先曲人、齐、周人的祖先后稷的神话行为和神性,阐明三代先民的造神运动和崇拜神的历史故事。像祖先一样。这显然是一个复杂的写作项目,本书的写作工作始于大约12年前,当时作者宋一笑正在进行博士后研究。他从早期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研究拓展到神话和民俗领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神话和考古研究方向。他逐渐积累和阐释鲧与禹的神话,并拓展了他的研究范围。rch项目反映了这三代人的祖先和神的神话。这就是他想出这本书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郭濂发现了远古时期对雷神的崇拜,这成为他日后写作的方向之一。近日,《北京报刊书评周刊》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达文联合邀请该书作者、中国师范大学历史文化系宋一晓教授和书评人李渔宣布,将共同围绕《古代历史神话》一书发起一场对话,从人类学、考古学到历史学,从远古至今,重新开启我们熟知的古代神话。文献记载为古代文物。和。 《古代历史神话》宋一笑着,2025年4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以下是对话的编辑版本,删除了一些部分。神话和历史是交织在一起的。李宇:什么时候谈及中华文明的起源,神话是不可避免的话题​​。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古代历史往往是从神话开始的,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中国的祖先用神话故事来讲述世界,也是沟通古今的桥梁。今年年初,两部热门电影《封神》和《乃舞》让我们重新爱上了中国神话,但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和质疑传说,比如古代历史人物到底是人还是神。如果他们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们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被赋予神性的?如果他们是神,他们会怎样形成?带着这些问题,我读了《古代历史神话》这本书。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是它打破了中国中心论,将古代神话置于全球语境中。利用这种全球视角和跨领域文化比较分析提供了非常大胆和颠覆性的视角,为古代神话的思考和想象开辟了更多的空间。例如,宋博士在本书中描述的鲧鱼事件的描述,可以在西亚创世神话的神话人物以及近东史诗《埃阿》、《阿布斯》和《马杜克》中找到。不仅如此,类似的相似之处还可以在商代祖先神库狄和商琪,以及希腊父子神宙斯和赫耳墨斯,西亚巴比伦父子神马尔杜克和尼波身上看到。古人就是这样想的。这是巧合吗?还是还有其他原因?宋一晓:他一开始是做考古研究的。我的主要方向是从考古学的角度研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即利用考古实物,通过这些实物的证据来证实东西方之间的第一次物质文化交流。豪维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文化交流不仅是物质上的交流,还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精神上的交流。因此,凭借如此丰富的经验,我逐渐将我的研究转向神话领域。研究还发现,中外神话从很早就存在着密切的互动,特别是关于太阳、月亮和五颗星的星空神话。因为我们知道,古人非常重视天文学,对很多天文现象都有自己的想象和理解,从而形成了几个关于星空的神话。这种星空神话很早就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埃及和中国等文明古国的一些地区。此外,他们并不是完全孤立地形成自己的神话。他们之间存在着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李渔:当我看到鲧鱼神话和e的相似之处时近东探险的图片,我觉得用这种神话考古方法进行历史研究还是可能的。所以我读这一章时做的读书笔记是“用神话证实神话”。 “我会。”我不知道这是否准确,但我认为有必要将神话纳入对中国早期文明的研究中。因为神话可以为我们提供看待历史的另一种视角。宋一笑:当然可以用神话来证实。这是因为不同的神话具有可比性,甚至神话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隐藏的。此外,神话还可以用来证实文化和历史。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神话是虚构的,历史是现实的。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神话来解释一些事情吗?当然。这是因为,虽然神话的内容是虚构的,但神话所反映的社会条件和时代背景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这些背景也得到了反映。在当时的文化中。事实上,神话与历史有关,与当时的社会历史并不完全陌生,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其中一部分来自历史并基于历史。因此,我们对神话的研究归根结底就是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其中一些神是真实的人。他们变形了,变成了神。不幸的是,我认为这是一种早期的文化特征,与古代神话和历史交织在一起。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神话历史”,它是两个英文单词“神话”和“历史”的组合。这种组合被称为神话-历史,经常用于文学人类学领域。因此,很难说我们的早期历史是完全真实的故事。当然,我们不能说一切都是虚构的。那个时代的人们把神话和历史联系起来。他们不区分他们,觉得他们不平等。实际的。你的祖先是神,所以你必须将他们分开。那么有必要将它们分开吗?用汉字寻找神话 李渔:这本书用了很多篇幅来阐述甲骨文的文字结构与神话之间的密切关系。例如,甲骨文中的“商”、“离”、“齐”字的结构就与九皇子和商契约神话密切相关。之前宋先生能给我们讲一下商字的演变过程吗? “商”字的演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题/照片提供。宋一笑:上面的照片是不同时间拍的。它们展示了殷代人物的图像。最左边是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金文。当我们看早期的殷文字时,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它是一个象形文字,顶部有一个倒三角形。顶部,有时有两条水平线。对于这样的斜角,我们通常认为它是“辛”字,底部是一个桌形的吉板。后来又加了“寇”字。那么这个辛到底是什么?荒田先生为何关注这些事件?如果查字典的话,它指的是一种叫做斧头的武器。当然这个,下面的例子是在奉献一个轴的时候使用的。商人用这个词来形容这个国家、他们的国家、这个地方。我查了一下,发现这个词以前是他们用来形容他们的祖先的,而且他们的祖先是皇帝。事实上,这个词的斧头部分是他们祖先的象征。为什么要用斧头来象征祖先呢?这可以追溯到更远的时代。事实上,商人认为他们的祖先天帝是雷神,是天空的至高神。中国古代的第一神其实是雷神。看一下甲骨文上的铭文雷这个词和实际的“沉”或“点”这个词。沉和典其实是同一个角色。两者都是S形,顶部和底部都有十字,代表闪电。这就是中国古代对神的理解。他们相信闪电背后和天上的主是最伟大的神、最高的神。这位商人相信他的祖先库就是那些神之一。雷神的武器当然是雷斧和锤斧,一直流传到后世。然后,他将象征祖先皇帝的斧头放在桌子上进行礼拜,并在斧头的末端加上一个嘴,以表示他渴望祈祷。这就是“商”这个词的由来。汉字非常有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我们的角色。这些包含了古代思想的许多内涵,包括神话。我分析过很多汉字,其中不乏神话。也就是说,当时创造人物的人,融入了我的思想。将神学融入到人物中,形成这些人物。今天我们认为中国神话文学还不够丰富。有什么办法补偿我吗?必须要到汉字り面へ找,到汉字象形りょう找,到骨头,金文りへ找,可以发现澈多。 20世纪伟大学者陈寅恪先生在回顾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时说过这样的话。这是对汉字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的高度评价,对汉字的研究是极其有价值和必要的。除了通过考古实物来研究早期神话之外,它是一种更有棱角、更广泛、更全面的研究途径。我们再看一下“礼”字。繁体字“李”为“李”,上有歌,下有豆。当然,这个字最初只在右侧,后来在左侧加上了‘绻’字。例如甲骨文中的“离”字商代铭文如下: 该如何解读?许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例如,著名甲骨专家、甲骨文四大馆之一的光伟先生(“甲骨四馆”是指中国近代研究甲骨文的四位著名学者,包括罗振玉,号学堂,王维,号光党,郭慕若,号定堂,董作宾,号丁) 左宾)。它有“礼”字的解释。当我读到它时,最后的词是“mame”,我意识到“bean”我并不是指大豆。铜是容器的一种,有陶瓷豆、铜豆、浅盘和高容器等。他认为“豆”中含有玉。这是两个国王,当你把它们放在一起时,它们就形成了一颗“珠子”。这个词是玉线,意思是这是祭祀的方式。不知道王伟这样的权威学者说的一切是否正确g。在学术上,我们要敢于怀疑没有疑问的地方,敢于质疑前人。当然,审讯之后还需要仔细核实,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经过考察,发现甲骨文的“礼”下部不是豆子,而是鼓,这就是今天锣鼓的鼓。是我的看法。不过,这面鼓并不是今天这样的单面鼓。实际上,它具有垂直结构。然而,鼓上实际上有两根弦。我认为这确实是玉。这玉石是什么?其实它是一种流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的玉柄工具。肯·哈沙等学者也对这种玉柄状物体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它对应的是一块牌位,是后世祭祀祖先的遗物。这个可以采纳。这种工具带有simb玉柄,是商人的祖先,也是商人的祖先。商人是雷神。其实这个鼓是用来祭祀雷神的。所以总的来说,这是对商人祖先的一种祭祀。屠宰和雨水生产过程中都会使用滚筒。因为它看起来像一根柱子贯穿其中,所以这种鼓有时被称为“kenko”或“hashira-daiko”。这种鼓在《山海经》中也能见到。鼓的位置通常是聚落的中心。当进行活动或祭祀时,人们通常会聚集在周围。那么之后发生了什么?基础现在是用汉字写的。如果你看甲骨图案上的汉字,你会发现中间有一个鼓头,顶部和底部有柱子,顶部和底部有一些看起来像飘带的东西。因此,汉字与鼓的结构之间存在着非常美妙的关系。让我们更进一步。我最近读到一位学者的研究,谈到了天空中的星座,牛郎星。 Altair 又名“河鼓”。这里的“河流”当然是银河系。通过研究,院士发现合谷和江谷可以串联。因为?如果你读过《山海经》,就会发现健木被比喻为建国、呵呵,因为健木其实并不是一棵树,而是像一面鼓。所有的鼓都是相连的,非常有趣。鼓河位于银河的边缘。它也是建筑之树和通天圣柱的象征。古人认为天地相连,但天地相连在哪里呢?除了昆仑山为天极库外,建木也位于昆仑山,这也是《山海经》中记载的原因。这样,每个人的知识都得到了充分的整合。古人的神话思维,天的想象,天地的关系,串联连接。您是否注意到最近在青海省黄河源头附近发现了昆仑石刻?有些人认为它们是真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们是假的。这尊石刻反映了秦始皇于公元37年(也就是他去世的那一年)派使者到昆仑采药的事迹。当然,他采集到的丹药,是长生不死的丹药。那一年,他感觉自己快要死了。主要是在秦始皇元年,也就是秦始皇三十六年,发生了很多预示着秦始皇祖龙之死的事件。于是,秦始皇忧心忡忡,便东渡,同时派使者西行采药。为什么人们认为黄河的源头在昆仑?这与当时的昆仑信仰和我之前提到的银河系有关。人们相信昆仑山是一座通天之山,是天地之所。d 接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黄河被认为是从银河系流淌出来的。所以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流入海不复回”。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在天上,是银河之水。水是如何从银河系流到地球的?它流经天地相连的昆仑山脉。银河之水是从昆仑山流出来的,那么河水的源头必定在昆仑山脚下。因此,古人在寻找河流的源头时,不断向西寻找,最终找到了南方的于阗山脉。和田山脉南部就是现在的南疆。当然,后来发现这是一个错误,应该还在青海,所以青海的昆仑文化是非常丰富的。这大概就是我对古文字的理解所能分享的全部了。历史化神话、神化历史 李渔:宋教授的著作《古代历史神话》主要讲述夏、商、周时期的主要神的神话。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发现我们的祖先神和祖先崇拜有着特别独特的文化认同。这不仅塑造了早期文明的结构,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这种对祖先神的崇拜是我们中华文明所特有的吗?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是否也有这种崇拜祖先神和祖先的特点呢?宋一晓:中国的祖先有非常强烈的祭祖、敬天、敬祖的观念。如果我们继续前进,赶上三王五皇时代,也就是远古历史和传说的时代,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一些祖先其实就是祖神。我们还可以从司马迁《史记·纪年》的记载中了解到一些东西。五皇子的事迹。例如,黄帝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人物,他的一些行为超出了人类的控制,具有神圣的特征。因此,当时的古人很可能也像祭祀祖神一样祭祀祖先。这本书有一章是关于Tayu的。出土文物、《水宫舆》中有关大夫的铭文,表明西周中期,周人对大夫的尊崇程度很高。塔尤族的崇拜体现了神崇拜的特点。因此,崇拜祖先神、视神如自己祖先的行为,在中国古代也存在,而且不限于古代中国。李渔:无论是把神话人物纳入历史谱系,还是赋予历史人物神话特征,神话与历史之间都存在着深刻的互动。这也引出了本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神话历史的离子化和神话的历史化。例如,宋先生在书中谈到鲧鱼时,他更喜欢将其视为神话人物,但尊后世神为祖先的观念导致了鲧鱼的历史化。也有人认为建侑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后人为他的故事增添了更多的神话。能否请宋教授谈谈这两种研究方法?宋一笑:神话的历史化和历史的神话化是对这两种真实发生的现象的总结,都是存在的。诚然,有早期的神后来被历史化,也有后来的历史人物被神话化,比如关羽就成了神。这两种现象都存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某位学者的著作来谈谈神话的历史化问题。他认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着将神话历史化的现象,神话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中文、希腊语和希伯来语。希腊风格是对神话的历史解释。例如,宙斯实际上是克里特岛的国王,但他后来被神化,成为神。这是一个解释。即使经过这样的解释,神话仍然存在并且没有被摧毁。但什么是中国式的神话历史化呢?会做吗?它是神话向历史的直接翻译,神话被取消、取代,转化为历史人物。三王爷、五皇子也是如此。第三种希伯来风格更接近中国风格。它保留了至高无上的神,而将其他神话人物变成了历史人物。所以我们在圣经中看到的是,只有一位神,那就是唯一的神,其他人都是人。然而,一开始并不是这样,包括最后传道的以撒和耶稣。我认为一开始他的神性很强大。大概就是这三个路径。事实证明,人类早期有非常丰富的神话,但它们只是口头传播的。幸存下来的很少,因为没有文字就不方便记录。因此,如果你发现一个国家建国时神话较少,历史较多,那可能是这个国家因为不符合常态而把神话变成了历史。我之所以认为中国早期的传奇时期有如此多的神话,是因为今天不符合标准的神话已经很少了,而且历史非常丰富。因为有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我的历史观是寻求真相,我一直相信真相非常重要。真实蕴藏着最真实的文化。只有继承这种传统的、正宗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今天的现代文化。因此,对真理的追求永远不会过时。这是我的意见。本文经许可发表我们合作伙伴的愿景。嘉宾分享/宋一笑、李钰主编/张耀主编/林恩·张婷/刘军审稿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